思维量与逻辑链

一般说来,思维量小、逻辑链短的学习活动,比如背单词,收获都不大,对成绩的提高有限。而那些逻辑复杂的学习活动,比如适当难度的阅读与写作,才能促进最大的提高。但去简就难太反人性,所以现实就是多数人宁愿忍受背单词的无聊与无效,因为这是思维量最小、逻辑链最短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动脑最少的学习方式。

哪有一词多义

英语词汇全局通用,中文词汇具象局部

中文是局部思维”的古老语言,绝大多数中文词汇是局部碎词,含义精细,只在具体的场景中使用,场景一换,必须换词。英语是全局思维”的现代语言,绝大多数单词是根词汇,含义粗犷但全局通用。 [登录阅读全文]

苏轼·西江月

苏轼·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文章理解的两个层面

文章的理解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句子层面的理解,另一个是语篇层面的理解。前者主要基于单词和语法,后者主要基于句间和段间的逻辑。前者是基础和起点,后者是目的和归宿。完成了后者才是真正理解了文章,所谓“认识单词看不懂文章”,多是因为理解还停留在句子层面,只是获得了一些信息碎片,并没有理解全文。

一模陷阱

一模陷阱,是指一模后到高考这三个月里,虽然听课做题一点不少,但成绩不再进步,或者没有明显的进步的现象。一模陷阱在大多数学生身上存在着,几乎百分之百的优秀生会遭遇一模陷阱,以至于有“一模即高考”说法。其原因,总的说来,是一模以后的教与学的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不能有效地提高成绩。

阅读是能糊弄的

阅读是能糊弄的。一个单词不认识,一个语法形式不理解,一个句子没看懂,上下文顺一下就过去了,顺不出来就直接跳过。但是糊弄的多了,理解也就跑偏了,就像本来一件很好的设计,你用的时候改一点,他用的时候改一点,刚开始不会有问题,但改着改着,突然就崩了。

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句子层面

阅读理解练习,到中后期不能只停留在词汇、句子层面,满足于获得局部信息,而应着眼于全文,通过梳理全文的逻辑,获得全局性信息,如大意、观点、结论等。但知易行难,很多考生即使认识到这一点,在这方面做起来往往也是力不从心,所以在这个环节上,体现的是课堂的作用,这也可以间接地回答很多高三学生的一个问题:高三后期自学行不行?

哪有什么方法,做就是了!

突破阅读,实实在在地读就好了:实实在在地查生词,实实在在地理解句子,实实在在地梳理文章,功到自然成,真的不太需要什么方法、技巧,就像一个雅思大神说的,“哪有什么方法,做就是了!”

学习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很多时候,学习是需要一点勇气的。阅读难以突破,一个原因是没有主动地突破。遇到难篇就觉得超出自己的能力,就绕开了,放弃了,渐渐地就没有了突破的信心,也没有了突破的勇气。

说一个实际情况

说一个实际情况:艺术类高考生一般在春节前完成专业课考试,春节后开始专攻文化课,实际的学习时间大致就是高三第二学期,共100多天,看看高考的结果就知道这100天能有多么大的提升。仅就英语这一科来说,从60分提到100分左右甚至更高的,不是少数。 [登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