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平时从严,考试从权

实话实说,对于阅读理解这个题型,有些单词不认识,有些句子不理解,有些逻辑不清晰,仍有可能把题做对,这是因为那些不认识的单词、不理解的句子、不清晰的逻辑,恰好和题目没有直接的关系,做对靠的是侥幸。如果有直接的关系,大概率做不对。
Read More

书写,与写作无关

高考的应用文和续写共计40分,书写的好坏,可达5到8分的差距,这5到8分,与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几乎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把字写得足够好,这5到8分就会不失,而如果字写不好,这5到8分大概率是没有了。
Read More

实际得分与本应得分

每一场考试都有两个分数,一个是实际得分,一个是本应得分。考完之后,核对答案,发现这里不该错,那里不该错,本应得140分,结果得了40分。
Read More

更重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

相比当前的分数、名次,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这是大幅度提高分数的诀窍。如果这两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改进,那么下一阶段的所谓努力不过是锤子切肉,原地狂奔,学习效果很可能只是现在的翻版,很难有大的提高。
Read More

3500单词都要记吗?只记核心单词行不行?

做好阅读类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等,需要准确地理解文章。根据语言学家 Laufer (1997)的研究,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文章中95%的词汇才能对文章大致理解,如果要做到充分理解则需要掌握一篇文章中所有词汇的98%以上。
Read More

勤奋与专注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对于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勤奋决定的只是下限,如果连勤奋都做不到,那就会差得没有下限。优秀不只需要勤奋,还需要一些不断突破上限的品质,比如,尤其重要但又常被忽略的是持久专注的能力。
Read More

补了那么多课,为什么没效果?

学好一门课,关键是要构建关于这门课程的思维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否则,找个老师或机构补几节课,做一点题,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还不如自己搞点高质量的材料,用足够的时间慢慢琢磨,这或许是比补课更有效的方式。
Read More

两种错:mistake与error

错误有两种,因知识造成的叫error,因粗心大意造成的叫mistake。考试前不能心浮气躁,因为那会增加mistakes,即便你因为知识掌握得好而error很少。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这个道理。
Read More

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更是积极、持久、深入思考的习惯,勇于挑战自我、挑战难题、挑战权威的习惯,尤其是要避免成为“重复作业的勤奋者”和“深度思维的懒惰者”,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可能考得很好,显得很优秀,但到了中后期,往往成绩变得越来越一般,到那时如果还是不能改变,结果就可能是付出很多但徒劳无功。
Read More

多问个问题,不只是多学点知识

一般说来,喜欢提问的学生进步快、成绩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多问个问题能多学点知识,更重要的是,经常多问个问题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进而形成深度思考的品质,而学习品质的差别才是优生与差生的关键差别,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多问个问题往往比问题本身所涉及到的知识更重要。
Read More

句子长只是因为修饰语多

再长的句子,主干也是主谓宾或主系表这几个成分,甚至只有主谓,也就是说,句子长只是因为修饰语多,越长的句子,修饰语越多。分析长句,就是分清哪是主干,哪是修饰语,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需要语法。对于作者来说,语法是组成句子的工具,对于读者来说,语法是剖析句子的工具。
Read More

主旨句、关键词是伪方法

如果能理解文章,自然就知道主旨句和关键词了。如果不能理解文章,又怎么断定某个句子就是主旨句、某个词就是关键词呢?显然只能靠猜。所以,用主旨句或关键词代替读懂文章的方法是伪方法。 ​​​
Read More

学习词根的两个模式

如果要专业地、系统地学习词根,可以看韦小绿之类的书或教材。比如在韦小绿上查词根bene,可以见到下面列举的benefit等一些列含有bene的单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