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中为了理解而逐句翻译,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它会导致跟不上正常的听、读速度。
可以说,只要逐句翻译,就一定达不到自然的听、读速度,在考试中,直接的影响就是听力跟不上,阅读速度慢,做不完题。
再者说了,正常的听、读是不需要先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再理解的,要不然,不会汉语的英国人怎么办呢?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在听、读的起始阶段,借助翻译使理解更准确,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毕竟我们学英语和英国人学英语不一样。
对于我们来说,英语是外语,而对英国人来说,英语是母语。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的方式肯定是有差别的,差别之一就是我们在学习外语时,总是受到我们的母语的影响,而翻译就是一个不由自主的行为,很难完全避免。
既然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影响不可回避,初学英语时,如果听、读时不能直接理解,借助母语也就是一个很现实的做法, 所以对于理解英语时的翻译也不必大惊小怪。
随着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随着思维习惯的养成,母语的参与程度会逐渐降低,直至完全退出。到那时,让你翻译你也不会再翻译了——能直接理解,谁愿意再多此一举地去翻译呢?
需要警醒的是,翻译可以作为学习初期的抓手,但不能成为永远的依赖,毕竟这不是自然的理解状态,而且有着显而易见的副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应有意识地主动地规避翻译,努力地、尽早地做到直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