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分,不养人

“只要分,不养人”的教育模式,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分没了,人废了”,就如毛主席在1047年分析撤离延安时论“人”与“地”的关系说的十六个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登录读全文

从音形匹配到形义匹配

​如果说,自然拼读要解决的是“音形匹配”的问题——听到即会写,那么,orthographic mapping要解决的则是“形义匹配”的问题——见到即知义。了解一下,相信对“单词”和“记忆”这两个核心要素的的理解都有很大的益处。
 登录读全文

我明天再试一次

高三的努力,不是画大饼、灌鸡汤、发毒誓,有时候就是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声音对自己说:“我明天再试一次。”
 登录读全文

正确的输出才有意义

输出包括书面输出和口头输出两个形式,前者是写作,后者是口语。不论是哪种形式,正确的输出才有意义,错误连篇的输出练习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也就不会有实用的写作和口语能力。而要保证输出的正确性,除了词汇,也离不开语法,所以对于语法来说,学还是不学,这不是个问题。(Grammar: 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that's not the question.)
 登录读全文

如果一定要背单词

如果一定要背单词,那就背那些已经用过、已经理解的单词。背未用过、未理解的单词,比背电话号码强不了多少,对于普通的记忆力,记的不如忘的快。即便是多次重复之后记住了,也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至于能否实际运用,支撑高质量的阅读、写作,还是个未知数。
 登录读全文

Orthographic Mapping:形义匹配

​熟悉英语单词的音形义的结构规律,对记单词有极大的帮助。如见到autobiography,不了解这些规律,就得死记硬背a-u-t-o-b-i-o-g-r-a-p-h-y,“自传”,了解这些规律,脑子里的反应是:auto(自己)- bio(生命)- graphy(写)→“写自己的生平”→自传。
 登录读全文

四层理解

理解一篇英语文章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要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二要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以此理解全文大意,三要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结论、道理、态度、情感等隐性含义。而对于做题来说,除了上面的三个层面,还要理解问题和选项。所谓“看懂了文章做不对题”,一个原因是并没有真正从三个层面上理解文章,另一个原因是没理解问题和选项。
 登录读全文

英美人的词汇量

关于英美人的词汇量,一直众说纷纭,不同说法之间甚至有两倍乃至更大的差距。本文综合各种资料,大致搞清楚了这个问题。
 登录读全文

高中英语词汇量

关于高中英语的词汇量,课程标准说的很清楚:小学、初中、高中共3000个单词,另外各地区自主增加200个单词,再加上常用派生词,一共约3500个。即便是高考英语140分,这个词汇量也够了,不需要再额外增加。课程标准是国家文件,高考是国家考试,如果高考单词随意超纲,那课程标准岂不是个笑话?实际上,历年高考试题词汇量基本不超纲,超纲的是模拟题,所以备考时不能让模拟题带偏了:可以用模拟题锤炼做题和考试能力,但那不是标准。
 登录读全文

高三后期须有定力

高三后期,考试越来越密集,时间越来越紧迫,心理越来越焦燥,再加上试题质量、难度往往不稳定,多个因素密集叠加,分数、名次的起伏是常态,成绩最好的考生也难免马失前蹄,普通考生更是如坐过出车,这时候定力尤为可贵,不能随着分数而悲喜,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上而不是分数上,专注于解决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要问题解决了,分数自然就有了,这是水到渠成的道理。高考之后会发现,之前那些考试的分数、名次都是浮云——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登录读全文

题的问题归题,人的问题归人

高三的考试用的都是模拟题,模拟题和高考真题相比,质量和难度都不稳定,常常不同程度上存在“偏、难、怪”,但又不能因此而不考,所以,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如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它:题目的问题归题目,不纠结;自己的问题归自己,不逃避。也就是说,既不要让模拟题带歪了节奏,也要认真对待模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登录读全文

既要读进去,也要读出来

阅读,既要读进去,也要读出来。读进去,指的是不能只停留在词句层面的表层理解,要理解文章的逻辑与结构及其蕴含的主旨、观点、结论、态度这些深层的东西。读出来,指的是理解之后再朗读。声音是个可靠的帮手,让读者少走神,更专注,声音也是个结实的钩子,把对词汇、语法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帮助完成“记忆”。
 登录读全文

越学越窄,或者越学越宽

读一篇文章,是跳过生词难句,只是浅浅地理解一下,还是查生词、解难句、透析全文,效果是不一样的;写一篇作文,是用简单的词句浅浅地表达一下,还是精心地遣词造句、谋划篇章,效果是不一样的。阿娜伊斯·宁说,“生活会越过越窄,也会越过越宽,这取决于你的勇气。”学习就像生活,也会越学越窄,或者越学越宽,也是取决于勇气。
 登录读全文

上学的苦有两种

上学的苦有两种。一种苦是早起晚睡,风雨无阻,考验的是肉体;另一种苦在字里行间,是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一道题的多种变式,甚至是茴字的四种写法,考验的是精神。精神的苦你得主动去找,主动去吃,而肉体的苦,你躺着,它就来了。
 登录读全文

一个老师教书时间太久了

一个老师教书时间太久了,所有的知识早就烂熟,所有的重难点都已摸透,反而可能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正如《人是如何学习的》说的,“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能保证他就能教会别人学习。事实上,专业知识有时候对教学是有害的,因为许多专家忘却了学生学习的难易。”
 登录读全文

思维量与逻辑链

一般说来,思维量小、逻辑链短的学习活动,比如背单词,收获都不大,对成绩的提高有限。而那些逻辑复杂的学习活动,比如适当难度的阅读与写作,才能促进最大的提高。但去简就难太反人性,所以现实就是多数人宁愿忍受背单词的无聊与无效,因为这是思维量最小、逻辑链最短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动脑最少的学习方式。
 登录读全文

文章理解的两个层面

文章的理解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句子层面的理解,另一个是语篇层面的理解。前者主要基于单词和语法,后者主要基于句间和段间的逻辑。前者是基础和起点,后者是目的和归宿。完成了后者才是真正理解了文章,所谓“认识单词看不懂文章”,多是因为理解还停留在句子层面,只是获得了一些信息碎片,并没有理解全文。
 登录读全文

一模陷阱

一模陷阱,是指一模后到高考这三个月里,虽然听课做题一点不少,但成绩不再进步,或者没有明显的进步的现象。一模陷阱在大多数学生身上存在着,几乎百分之百的优秀生会遭遇一模陷阱,以至于有“一模即高考”说法。其原因,总的说来,是一模以后的教与学的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不能有效地提高成绩。
 登录读全文

阅读是能糊弄的

阅读是能糊弄的。一个单词不认识,一个语法形式不理解,一个句子没看懂,上下文顺一下就过去了,顺不出来就直接跳过。但是糊弄的多了,理解也就跑偏了,就像本来一件很好的设计,你用的时候改一点,他用的时候改一点,刚开始不会有问题,但改着改着,突然就崩了。
 登录读全文

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句子层面

阅读理解练习,到中后期不能只停留在词汇、句子层面,满足于获得局部信息,而应着眼于全文,通过梳理全文的逻辑,获得全局性信息,如大意、观点、结论等。但知易行难,很多考生即使认识到这一点,在这方面做起来往往也是力不从心,所以在这个环节上,体现的是课堂的作用,这也可以间接地回答很多高三学生的一个问题:高三后期自学行不行?
 登录读全文

哪有什么方法,做就是了!

突破阅读,实实在在地读就好了:实实在在地查生词,实实在在地理解句子,实实在在地梳理文章,功到自然成,真的不太需要什么方法、技巧,就像一个雅思大神说的,“哪有什么方法,做就是了!”
 登录读全文

学习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很多时候,学习是需要一点勇气的。阅读难以突破,一个原因是没有主动地突破。遇到难篇就觉得超出自己的能力,就绕开了,放弃了,渐渐地就没有了突破的信心,也没有了突破的勇气。
 登录读全文

说一个实际情况

说一个实际情况:艺术类高考生一般在春节前完成专业课考试,春节后开始专攻文化课,实际的学习时间大致就是高三第二学期,共100多天,看看高考的结果就知道这100天能有多么大的提升。仅就英语这一科来说,从60分提到100分左右甚至更高的,不是少数。
 登录读全文

既要意会,也需言传

英语阅读练习,既要意会,也需言传,也就是理解不只是在心里,还要说出来。如果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明了地说清楚文章的大意、主旨以及背后的观点、结论、道理、态度等,这就是真正读懂了。如果说不清,不能自圆其说,那就是还没透彻理解,需要重新再读,直至能说清楚为止。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环节。像这样彻底地读透一篇,比泛泛地模糊地多读几篇,效果要好得多。
 登录读全文

阅读之难,难在逻辑

做阅读理解题,难的不是查生词,而是梳理句间、段间的逻辑,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查生词相比之下是个较机械的工作,梳理逻辑则需要深度动脑,尤其是在已经能凑合着做对题的时候主动去做,违背了人的避重就轻得过且过的本性,就显得特别可贵。这种“自讨苦吃”的做法恰恰是快速提高阅读的“法门”,但事实上很多学生都是屡过其门而不愿入,所以虽然不少做题,但提高缓慢。
 登录读全文

一个基本的道理

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成绩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结果。成绩长期没有提高,说明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如果问题解决了,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说,如果经过从一模考试到高考三个月的时间成绩仍然没有提高,只能说明这段时间的学习没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模考试与高考有多大的关联。
 登录读全文

一模当然不能决定高考

高三一模考试很重要,但不会决定高考,它与高考的关联度也不会大于任何一次正常质量的其他考试。一模在高三下学期初,高考在下学期末,相差三个月,一模怎么能决定高考呢?稍想一下,便不会相信“一模决定高考”这样的鬼话。
 登录读全文

高考是个局

高考是个局,考生人数是确定的,招生人生也是确定的,无论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怎么努力,只要不增加录取人数,一切努力都是局中的挣扎,区别只在于个体的谁上谁下,但总的结果不会变。就像北京市2022年中考,满分660分,人大附中、十一中学、一零一中学的的录取线是654分,653就上不了,虽然这已经是个接近满分的成绩。只要这个局不变,局中人要么内卷,要么躺平,这是局中人的命运。
 登录读全文

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学业水平考试

近日有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学业水平考试,称其与高考重叠,无谓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实只要高考不变,尤其是招生人数不变,取消也不会让学生负担有实质性的减轻,就像跨栏跑,撤掉几道栏,甚至把所有的栏都撤掉,选手们还是要跑到终点,还是要争个一二三四,顶多是过程暂时轻松一些,一点也不能减轻结果的沉重,恐怕与前几年呼吁取消期中考试一样,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登录读全文

所谓高中英语

所谓高中英语,就是一群成年人——老师和学生——用十二分的努力,搞小学中段的阅读、写作和听力,这对于思维能力正常的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本身不应该太难。如果怎么也学不会、做不对、考不好,只要学习品质正常,又不是太懒,那很可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登录读全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英语的过程中,朝什么方向努力,最终就收获什么。重视记单词,自然就收获一个大词汇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强。
 登录读全文

有些中英夹杂是因为经济原则

像“WIFI密码”之类的中英夹杂,并不是像《围城》里说的要展示“牙缝里嵌的肉屑”,实际上很可能是出于语言使用上的“经济原则”,即:在保证正常交流的前提下,说话者倾向于使用更经济,也就是更省力的表达方式。像WiFi这类流行词,直接拿来用不会造成交际障碍,同时显然又比翻译成汉语更省力。
 登录读全文

方法没有传统和不传统

教学方法没有什么传统和不传统。大浪淘沙,留下的永远是那些可用的真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古时传下来的还是从外国传入的,也不管是被谁嘲讽和鄙夷的。淘掉的总是那些不中用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从哪儿泊来的,不管造了多少论文和专家,也不管被谁鼓吹和包装过。
 登录读全文

多义是奇妙的涟漪

一颗石子丢进水中,以石子的入水处为中心,水波会一圈圈地向外荡开去。一词多义也是这个样子,位于最中心的是单词的本义,其他的词义是从本义荡开去的涟漪。本义是内涵,涟漪是外延,词义虽多,但总有关联,只需掌握单词的本义,理解石子入水会产生涟漪的现实,剩下的,就是守其根本,悟其关联,感其曲折,赏其微妙,而不是受其困挠,为其烦恼。
 登录读全文

多推开几道门

应尽量为学生多推开几道门,让他们有机会知道外面的风景,即使当时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去亲身体验,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将来需要的时候知道朝哪里去,而不至于以为当前的教室就是天下,你上我下就是常态,蝇营狗苟就是人生。
 登录读全文

关于阅读、反思与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可能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要获得理想的效果,除了执着的信念,单调的坚守,琐碎的行动,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寂寞的探索,读书与反思无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
 登录读全文

语境与语域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首先提出来情景语境(context ofsituation )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culture )两个概念。他发现理解话语必须先要了解话语的情景语境以及蕴涵该情景语境的文化语境。
 登录读全文

费曼学习法与阅读理解

费曼学习法毫无疑问是最著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创始人理查德.费曼,理论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聪明的科学家。
 登录读全文

只渡有缘人

你无法骂醒一个不想学习的人,就好像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能改变一个人的只有他本人。佛也曾想普渡众生,无奈众生颠倒,佛法有限,结果也只能是渡有缘人,何况一个普通的老师呢。
 登录读全文

差生只会背单词

差生只会背单词,这话有点以偏概全,有点情绪化,但的确是高中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这个现象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
 登录读全文

理想是一点见识引燃的不灭的微光

普通人的理想,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宏图大愿,也不是自始至终的永不动摇,而是幼时听过的一个故事,读过的一本书,走过的一段路,见过的一个人,这点点滴滴的见识,积淀在内心,成为成年后心底的一点微光,在需要作出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不甘地、倔强着不肯熄灭。
 登录读全文

记单词的关键:理解性复现的频率

记单词的大体过程是“初识→理解→内化”,如果记忆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理解和内化,那么记忆也就是停在了短时记忆阶段,所记的单词很快就会遗忘,因为短时记忆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
 登录读全文

王云五的英语学习法

出版家王云五幼时家贫,只受了五年私塾教育就被迫辍学,被父亲送到五金店当学徒。但他并未放弃对学业的追求,没有老师教,他就自学。
 登录读全文

临屠炫肉是要挨宰的

高考是成年人的竞技场,不是儿童的游乐园。高考需要成熟的深厚的思维,而不是幼儿的呆萌。高考卖萌,无异于临屠炫肉,是要挨宰的。 ​
 登录读全文

考前听力

1、很难全对:虽然一直强调要全对,但事实上很难全对,从往年情况看,只有十分之一全对。
 登录读全文

先记单词再刷题?不必!

英语备考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先背单词再刷题。其实无须如此,不仅无须如此,更是要避免如此,不然很容易陷入“背了忘,忘了背,周而复始”的泥潭。
 登录读全文

英语学习的总体策略:体系+碎片

英语学习的总体策略是,在每个阶段之初,先用较短的时间建立全方位的体系,包括对这个阶段的大体的认知和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框架。英语差生普遍没有这个体系,学起来只有碎片,洒汤漏水,看着下了不少功夫,用了很多时间,但收效很小,依旧差。
 登录读全文

做个文盲也很难!

一种语言,细分一下,又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范畴,一是读写,二是听说,前者叫书面语,后者叫口语。只能听说不能读写的,通常看作文盲。
 登录读全文

第一枚甲骨的发现

19世纪末,河南安阳的一位名叫王懿荣的官员在处理药材时,偶然发现了一片“龙骨”上有些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仔细观察并试图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
 登录读全文

教育的目标:培养“四有”之人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一一学校老师都在有意地或者无奈地急功近利一一在孩子的教育和发展问题上,家长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如何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生活富足,身心健康,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登录读全文

学英语不能既当又立

学好英语,前提是认清现实,摆正心态,明确你要的是考试分数还是听说读写能力,前者是为了应试,后者是为了交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目的,因而学习方法也就完全不同。
 登录读全文

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

不考虑周边因素,通常,学习成绩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方法不科学,学习品是差,自然不会有好的成绩。反之,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好的学习品质,成绩自然不会差。所以要提高学习成绩,首先就要改进学习方法,改善学习品质。
 登录读全文

有些单词天生好记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单词似乎天生就好记,不用刻意地反复记就能记住,甚至可以过目不忘,而有些单词似乎天生就难记,反复记也记不住。
 登录读全文

睡神的觉醒

课堂上有两个睡神,从高二进高三,这两位不分时段,无论是早自习还是晚自习,不论是上午课还是下午课,随时睡,是真睡,喊不醒的那种。
 登录读全文

过于重视知识:高中英语备考的一个误区

高中英语备考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阅读、写作等语言能力的提高,就像是一只鸟只关注自己的翅膀是否丰满,却忘记了如何飞翔。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复习策略,以确保我们在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提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登录读全文

常凯申、门修斯、毛昆仑

中央编译出版社在2008年10月出版的由清华大学王某译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名字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译界哗然,调侃至今,其不靠谱的程度不亚于当年把“孟子”译成“门修斯”。
 登录读全文

下点笨功夫

做练习,一是练习知识的应用,解决会不会得问题,二是让应用更熟练,解决熟不熟的问题,所以足量乃至适当超量是必要的,即所谓“过度学习”。
 登录读全文

结结实实地失败

最苦的是那些下了功夫又没学好的学生,他们既不能像学渣那样放开了玩,也不能像学霸那样轻松地学,总是认认真真地付出,结结实实地失败。
 登录读全文